English

发掘民族文化瑰宝再谱人类文明新篇

2000-12-12 来源:光明日报 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我有话说

一,悠悠岁月,割不断的满语文化情绪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其组建基础是成立于1983年3月的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这是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我国惟一专门研究满语文化兼及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科研机构。经过16年辛勤耕耘和不断探索,该所在满语文化研究方面已颇具规模,成果丰硕,蜚声海内外。1999年11月,该所整建制迁入黑龙江大学,组建成立了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回首17年来,该研究机构从创立发展到扩建所走过的路,本着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科研搞上去,把满语传下来”的指示精神和对满语文化的挚爱,穆晔骏、刘景宪、赵阿平三位所长与全所人员共同努力,尤其是已故老所长穆晔骏研究员在1964年至1977年间,便对满语的一些方言、土语进行过长时间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各个方面进行论述。他搜集的大量语音材料,大多是在60—70年代仅为个别老年满族人所使用、而今已趋于消亡的方言材料,给后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赵阿平研究员在研究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从1989年至1999年进行了满语口语实地调查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现代满语研究》,运用结构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理论联系实际,对黑龙江现代满语的语音、词汇及语法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探讨。

第二任所长刘景宪、第三任所长赵阿平通过对满语基础理论进行科学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合著的《满语研究通论》,参考古今中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囿于成说定论,卓有创见,使满语理论研究走上了完善与发展的途径,不仅为满—通古斯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篇章,也为阿尔泰语系的比较研究增添了论据,受到了著名语言学专家马学良教授等国内外有关著名专家的肯定与好评,成为满语基础理论研究达到完善的标志。此外,该所对黑龙江的满语地名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大量调查资料。黄锡惠研究员所著的《满语地名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满语地名研究学术专著。

90年代以来,赵阿平研究员开创了满族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将语言学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深入系统地对满语词汇、语义进行多方位综合研究,拓展了满语研究的范围与内容,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奠定了满族语言文化理论基础。

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早在1985年他们即创办了《满语研究》杂志,这是国际上惟一专门研究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学术期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与地位,成为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阵地。至今已出版了30期。

十几年的无悔追求与探索,当在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基础上再建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时,已发展成为下设7个研究机构,有专职研究人员5人,48名知名学者被聘为特聘研究员。他们带着对满语文化割舍不下的情结,使我们看到了深入开展抢救发掘满族语言文化遗产的新希望。

二,发挥优势,全方位开展满语文化研究工作

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目前,全国仅有黑龙江省的一些满族村屯还保留着满口语,这是世界满学研究的惟一现存的满语基地,在黑龙江省档案馆存有满文档案近60吨,这是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基地。

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及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17年来,通过对满语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满族语言与文化、满语地名等课题的深入系统研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全体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调查报告200多篇,300多万字,出版专著、译著8部,169.8万字,共获国家级、省级、厅局级优秀科研成果奖98项,有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满语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占有重要学术地位。《满语研究》发行到世界上14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该中心已成为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主导中心,交流中心。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中心依托黑龙江大学这所地方综合大学的文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哲学院、外语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等具有较强语言优势与人才优势,将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相结合,进行多方位综合研究。

地缘优势、科研优势与学科综合性优势相结合,为满语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多年来,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至今已有日本、美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共80批150多人次的专家学者来访,进行学术交流、课题合作,该所的科研人员亦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邀请、聘请赴日本、韩国、俄罗斯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研究。此外,该所还积极促进国际语言文化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与交流。1995年,成功地联系举办了国际第五届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275人出席了这次大会,产生了重大了国际影响。今年9月,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

在全方位进行满语研究的同时,为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从现实需要出发,满语研究所先后为省内外文博考古系统、大专院校、民族地区开办了13期满语学习班,共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员340多人。为进一步开展满语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满文档案翻译整理工作培养了专业人员和骨干力量,为民族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孜孜以求,只为发扬民族精神

“满语文化研究在研究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满语与历史文化的主旨是研究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通过研究满语文化,正确认识满族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与人类文明进程来说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这是现任所长赵阿平研究员反复强调的。当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多元变化,研究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将会使我们更好地以古鉴今,取长补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面对满语口语日趋消亡的客观事实,该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们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全力开展抢救调查现存满语工作,调查录制了大量珍贵的口语资料。对未来发展,他们充满信心:凭借黑龙江省的地缘优势与黑龙江大学的研究优势、学科综合优势,今后在深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进行课题合作,联合攻关。在应用开发方面,今后将利用黑龙江省依兰、阿城、拉林等独具满族文化特色的地域,开展集旅游、文化、科研、经济于一体的立体开发模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满族语言文化研究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科研人才的梯队培养,令人欣慰的是:从2000年初开始,黑龙江大学已在其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相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教学。今年8月,该研究中心又获批建立满族语言文化学硕士学位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国内外招生,培养后继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